访问量:329225
日访问量:0

大气环境

  • 2014—2022年贵阳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珏;徐飞英;李扬;吴有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广泛关注。选取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研究2014—2022年贵阳市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O_3、PM_(10)、CO、PM_(2.5))和2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的变化特征,以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大气污染物呈现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特征,且2014—2022年整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贵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呈“南北低、中部高”特点。影响AQI的主要因素有PM_(2.5)、PM_(10)、NO_2、气温、降水量以及能源消耗总量等。研究结果为贵阳市空气质量治理与防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025年03期 v.44;No.21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近60年河北省秋季不同强度降水频数特征

    王浩;李莹;

    掌握秋季降水变化,对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利用河北省71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中小雨降水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63年来,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中小雨频数分别呈现增加、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大到暴雨频发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和部分沿海地区,中小雨频发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和北部。(2)当前期夏季出现弱拉尼娜现象,在500hPa位势高度场的中高纬度表现出“负正负正”的纬向分布形态,40°N附近有强烈上升气流,120°E经向方向出现两个反气旋特征时,有利于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频数偏多;当前期夏季出现强拉尼娜现象,西太副高强度、贝加尔湖以北的高压系统、东亚大槽较前者弱,巴尔喀什湖上空低压系统偏强,40°N附近上升气流较弱,南海上空的反气旋较强时,有利于河北省秋季中小雨频数偏多。

    2025年03期 v.44;No.219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近60年河北省秋季不同强度降水频数特征

    王浩;李莹;

    掌握秋季降水变化,对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利用河北省71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中小雨降水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63年来,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中小雨频数分别呈现增加、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大到暴雨频发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和部分沿海地区,中小雨频发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和北部。(2)当前期夏季出现弱拉尼娜现象,在500hPa位势高度场的中高纬度表现出“负正负正”的纬向分布形态,40°N附近有强烈上升气流,120°E经向方向出现两个反气旋特征时,有利于河北省秋季大到暴雨频数偏多;当前期夏季出现强拉尼娜现象,西太副高强度、贝加尔湖以北的高压系统、东亚大槽较前者弱,巴尔喀什湖上空低压系统偏强,40°N附近上升气流较弱,南海上空的反气旋较强时,有利于河北省秋季中小雨频数偏多。

    2025年03期 v.44;No.219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L波段探空资料的西昌市大气边界层风场垂直特征分析

    马联敏;边庆国;晏惠芬;房鹏;刘德禄;陈倩;

    利用西昌气象站2005—2021年L波段高空风资料,对地面~2000m高度的大气边界层以50m为间隔,统计分析了早、晚风向风速在不同高度、不同季节及其随高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150m以下早晚静风频率较高;早上风向在各方向上分布较均匀,晚上以偏南风为主。(2)200~300m早上风向在各方向上频率差值不大,晚上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3)边界层中高层,最多风向为偏南风,高空盛行风向特征与大气环流特点相吻合。(4)边界层风速廓线随高度升高递增,符合幂指数规律;晚上风速大于早上;(5)早晨,冬季风速随高度增加最快,同一高度上冬季风速最大、夏季风速最小、秋季和春季风速与年平均值接近;傍晚,400m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春季最快、风速最大,冬季次之;400m以上风速冬季增加最快、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风速最小;1500m以上,秋季和春季无论早晚,风速与年平均值都呈现出比较接近的趋势,风速随高度变化不明显。

    2025年03期 v.44;No.219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机器学习的臭氧污染预报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申子彬;庞乐;王文典;郑艳;张国超;

    为研究臭氧预报模型构建,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基于污染物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以及臭氧污染潜在因素等预报变量,筛选建模关键预报因子,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测试集,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应用9种不同的模型,分别建立镇海区臭氧污染预报模型并检验,筛选镇海区臭氧预报效果最佳模型。应用2018—2022年数据为训练集,以筛选出的最佳模型对镇海区臭氧预报建模,2023年数据为测试集开展独立检验。结果表明,渐进梯度回归树模型对镇海区臭氧预报效果最佳,应用其构建的臭氧预报模型在预测臭氧浓度等级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2023年逐日臭氧最大8h平均浓度预报中,臭氧污染等级预报正确率72.0%,日臭氧最大8h平均浓度预报绝对误差为19.24μg/m~3,该臭氧预报模型在镇海区臭氧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1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水环境

  • 白洋淀淀内封闭鱼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严雷鸣;张红;尤晓慧;朱志芳;赵士文;龙玉桥;

    为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以白洋淀内3个片区历史遗留封闭鱼塘底泥为研究对象,对底泥中不同泥层的重金属开展了平面和垂向分布特征分析,并对各片区底泥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g、As、Ni、Zn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土壤背景值,Pb、Cu、Cr等重金属含量低于保定市背景值,Cd则基本与背景值持平;3个片区的不同深度底泥重金属含量差异并不明显,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底泥深度基本不显著相关;研究区域的鱼塘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主要为中度,潜在风险系数大小依次为:Hg>Cd>As>Ni>Cu>Pb>Cr>Zn;由于白洋淀是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湿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尤其重要,针对历史污染鱼塘,应根据不同鱼塘底泥的污染分布特征,“一塘一策”,精准治理。

    2025年03期 v.44;No.21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安宁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分布特征

    兰青;童敏;王雪梅;

    安宁河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对区域生态安全和长江中下游水质保障具有战略意义。系统解析了安宁河水相-悬浮物-沉积物系统中Cr、Ni、Cu、Zn、Cd、Pb的时空分布规律,融合内梅罗综合指数、富集因子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风险开展了多维度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是重金属主要赋存介质,含量(Pb:21.78~2321.57 mg/kg)显著高于水体(Pb:0~348.23μg/L)和悬浮物(Pb:0.37~658.69μg/L),中下游矿区周边点位重金属最高浓度为背景值的75.13倍(Pb);(2)时空分异特征差异显著(P<0.05),雨季重金属在沉积物的迁移通量较旱季提升18.7%~35.4%,空间分布受工矿活动驱动呈现梯度特征(S3、S4点位污染负荷占比达全流域52.3%);(3)生态风险评价揭示Cd(富集因子EF:2.44~20.22)与Pb(EF:2.21~35.07)为关键风险因子,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31.54~2038.34)表明中下游区域处于“重度~极强”风险等级,需实施源头管控。

    2025年03期 v.44;No.219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典型河流粪大肠菌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指标的关系——以南阳刁河为例

    胡新飒;王金花;陈旭娜;田雷雨;门世争;

    鉴于当前河流和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水体整体环境不容乐观的状况,为正确评价河流病原微生物污染现状,以南阳市刁河为例,分析了2023年该河流断面粪大肠菌群和理化指标的分布特征,并利用2019—2023年5年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粪大肠菌群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17项环境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河流断面粪大肠菌群和总氮年均值符合或劣于Ⅴ类限值,污染最为严重。关联性分析表明,所研究河流断面粪大肠菌群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磷、水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序为:溶解氧>总磷>水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可为河流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4;No.21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土壤与固废

  • 西安市表层土壤和地表灰尘中PAEs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张文娟;

    为了得出西安市土壤、灰尘中理化性质和PAEs(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相关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激光粒度等分析法测定PAEs和理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城市地表灰尘中∑6PAEs平均含量约为表层土壤29倍;表层土壤中低频和高频磁化率与DMP、DnBP和∑6PAEs显著正相关,频率磁化率与DEP、BBP、DEHP和∑6PAEs显著负相关,粉粒与DEHP和∑6PAEs显著负相关,砂砾与DEHP、DnOP和∑6PAEs显著正相关,黏粒与∑6PAEs显著负相关;地表灰尘中TOC与DnOP显著正相关,EC与DMP显著正相关。最终得出随着低频和高频磁化率的升高,表层土壤对DMP、DnBP和∑6PAEs的截留能力越强,随着频率磁化率的升高,表层土壤对DEP、BBP、DEHP和∑6PAEs的截留能力越弱。DnOP在TOC含量高的灰尘中累积,地表灰尘中EC值越大DMP的累积量就越大。

    2025年03期 v.44;No.21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有机污染土壤筛分预处理强化氧化工艺研究——以石油烃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为例

    肖愉;朱迪伍;元妙新;魏宇琦;陈欢;

    为解决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室内批次式试验,使用亚铁激活过硫酸钠和芬顿试剂氧化石油烃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考察直接氧化和筛分预处理强化氧化两种工艺对污染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直接氧化工艺时,芬顿对不同粒径土样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总体优于亚铁激活过硫酸钠,对>200目土样效果最显著,相对可提高141%,亚铁激活过硫酸钠对不同粒径土样石油烃总量(C10~C40)的去除率优于芬顿,对100~200目土样效果最显著,相对可提高456%;采用筛分预处理强化氧化工艺时,芬顿对10~60目、100~200目和>200目土样石油烃总量(C10~C40)的氧化效果有显著提高,其中对100~200目土样效果最显著,石油烃总量去除率相对提高330%。因而,针对石油烃污染土壤适宜采用筛分预处理强化芬顿氧化修复工艺,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适宜采用芬顿直接氧化修复工艺。

    2025年03期 v.44;No.219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生态环境

  • 四川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种群数量与生境适宜性评估

    王东睿;王晓迪;艾蕾;罗伟;杨晗;徐玮;谢强;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西南高海拔区域的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研究其物种种群数量及适宜生境分布是有效保护物种和制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种群数量及适宜栖息地,在2022年9—12月和2023年9—12月采用样线法对秋冬季节绿尾虹雉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空间分布开展调查,采用Distance软件和MaxEnt模型对绿尾虹雉种群密度及适宜生境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绿尾虹雉的主要栖息生境为海拔3900~4200m的针叶林及林缘灌丛,秋冬季节适宜生境面积36.06km~2,次适宜生境面积22.62km~2。估算绿尾虹雉种群密度为(3.34±1.54)只/km~2,结合适宜生境面积得到其种群数量为(120.4±55.5)只。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AUC平均值大于0.9。等温性、海拔、年降水、植被类型是影响绿尾虹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明确了影响绿尾虹雉分布的关键因子,估算了种群大小,为合理制定绿尾虹雉保护策略与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19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物理污染

  • 基于成都绕城高速实测数据的高流量交通噪声预测模型适用性评估

    杜明辉;贺玉龙;陶宏志;裴艳斌;何耀;周蕴培;

    针对高车流量条件下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适用性问题,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单侧300m范围为对象,开展了噪声监测。通过对比TNM3.2模型、JTG B03—2006规范和HJ 1358—2024标准中的预测方法,发现实测噪声频谱主要集中在630~2000Hz,在63Hz、800Hz及1000Hz处呈现显著峰值。研究表明:TNM3.2模型在全监测范围内平均预测偏差达5.6dB(A),而HJ 1358—2024标准方法在200m以内预测精度更高(误差为0.4~2.0dB(A)),JTG B03—2006规范在200~300m区域表现更优(误差为0.3~0.9dB(A))。本研究结果为高车流量条件下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城市声环境规划与环保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1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环境监测与技术

  • 小体积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烷基酚和双酚A

    程欢;史箴;余恒;王若男;唐小淋;罗碧容;熊杰;

    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小体积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8种烷基酚(APs)和双酚A(BPA)的检测方法。地表水样品经乙腈萃取,涡旋混合器混匀静置,取上层清液过滤后,经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根据保留时间、质谱碎片及其丰度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待测物在0.2~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检出限在0.025~0.08μg/L。目标物在0.1、0.5、2.0μg/L浓度下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17%,加标样品回收率为69.3%~128%。用本方法检测四川省某地表水样品,双酚A、4-壬基酚和4-叔辛基苯酚被检出,实际样品中APs和BPA的加标回收率为62.2%~122%。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检测地表水中的烷基酚和BPA,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满足地表水中痕量APs和BPA的检测需要。

    2025年03期 v.44;No.219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水中20种全氟化合物

    范玉杰;刘成真;叶圣;刘兴睿;王剑;

    建立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同时测定水中20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为全氟化合物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水样中加入甲醇定容,高速离心后进行测定,采用2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2%的乙腈)和乙腈为流动相在Thermo Acclaim RSLC C18(150 mm×2.1 mm, 2.2μm)柱上进行色谱分离,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全扫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种全氟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方法检出限为0.1~0.4ng/L,定量限为0.3~1.5ng/L,样品回收率为82.6%~117.4%,精密度为1.95%~9.78%(n=6)。对眉山市地区18个末梢水及12个地表水进行检测,末梢水中检出7种全氟化合物,地表水中检11种全氟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本底污染小、分析时间短,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等清洁水样中20种全氟化合物的快速测定。

    2025年03期 v.44;No.219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试验研究

  • 旋流除砂器用于隧道施工废水颗粒物高效分离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林虎;刘义青;吕淼;何杨;王东梅;龚正君;

    针对隧道施工废水颗粒物高效分离的问题,基于CFD-DPM方法,构建了旋流除砂器内颗粒物的运动模型,系统分析了进口形状、进口角度、锥体角度、进口流速和颗粒岩性对旋流除砂器内流场分布、压降及颗粒物分离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圆形进口对旋流除砂器内部流场分布影响明显,但是对粒径超过8μm的颗粒物分离效果无明显影响。进口角度不宜超过30°,否则会显著降低颗粒物的分离效率。在不同进口流速工况下,旋流除砂器的抗冲击性较好,分离效率波动较小,适中的进口流速有利于减少压降并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75%)。相比于泥岩和闪长岩,碳质板岩废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最好。

    2025年03期 v.44;No.219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A/O、PAC和MBR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制药废水的中试对比研究

    罗玉兰;谢丹;曹琳;余丹;王航;付小娟;吴超;

    以四川某医药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进水为原水,针对制药废水可生化性差、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采用A/O、MBR、粉末活性炭(PAC)组合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研究,探究主要工艺单元的组合顺序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以期为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进水浓度ρ(COD_(Cr))为95.5~236.4mg/L,ρ(TN)为19.5~30.6mg/L时,A/O-PAC-MBR组合工艺优于A/O-MBR-PAC工艺,其中COD平均去除率提高了14.2%,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24.6%,出水可稳定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的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限值。由此可见,该组合工艺对难降解制药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污水处理厂(二期)实际处理工艺。

    2025年03期 v.44;No.219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对巫山县Cd污染耕地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邓华健;苏飞;陈志;唐希;陈思扬;吴小华;张卓尔;

    为探究适合重庆市巫山县Cd污染耕地的原位修复技术,采用小区试验的方式,比选了4种土壤调理剂(喜洋洋微生物菌剂、史丹利大豆60、史丹利唤醒大地土壤调理剂和千代田微生物菌剂)对于玉米籽粒Cd含量、玉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Cd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加4种土壤调理剂均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籽粒Cd含量达标;与同条件空白相比,史丹利唤醒大地土壤调理剂通过抑制土壤酸化,显著降低了9.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37.6%的土壤有效Cd含量及18.5%的Cd元素有效度,从而削减了试验区后期农产品Cd污染的风险。

    2025年03期 v.44;No.219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碱激发固化疏浚淤泥的工程特性研究与微观机理分析

    彭玉丽;黄志亮;

    为实现将疏浚淤泥、工业固废和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将疏浚淤泥、粉煤灰、高炉矿渣、脱硫石膏和建筑渣土协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配合比、不同龄期、碱当量对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力学性能,微观测试研究其微观结构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碱激发可以有效提高的改性淤泥固化土力学强度,但是碱含量添加存在一定限值,其次固化土在3~7d内强度提升尤为快速,这是由于该时间段拥有适宜的水环境;SEM+EDS展示了改性疏浚淤泥固化体随着龄期增长其微观结构演变过程,XRD进一步确定了水化产物源于(C、N)-A-S-H凝胶,并展开探讨各生成物的化学反应机理。

    2025年03期 v.44;No.219 13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慧化改造的实验研究

    董佳;彭丽花;

    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针对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发现不及时、操作不规范、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探索了物联网与传统污水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智慧化改造。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污水处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并监督问题解决,保证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出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出水COD_(Cr)平均浓度从91 mg/L降低为48 mg/L,降低了47.25%,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从26 mg/L降低为10 mg/L,降低了61.5%,出水动植物油平均浓度从5.1 mg/L降低为3.8 mg/L,降低了25.49%,出水水质满足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表1的二级标准,改造成本仅增加0.12元/t,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智慧化改造能够极大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2025年03期 v.44;No.219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电气石质类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曹宁;周视玉;钟麒;王春泉;邹江文;

    为适应催化剂制备和应用绿色化、清洁化的客观要求,选择天然锂电气石、铁电气石以及膨润土等制备了电气石质催化剂,通过XRD、SEM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双氧水/电气石质催化剂体系对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和实际焦化废水能力的影响,并与含铁锰的传统Fenton催化剂作了比较,在上述基础上制备了增强型的铁锰双金属电气石质催化剂。结果表明:600℃烧成的铁电气石催化剂,其活性优于480℃烧制的;600℃烧制的电气石质催化剂活性优于含铁锰的传统Fenton催化剂;铁锰双金属电气石质催化剂降解效率最优,且使用30次后60 min的降解率未有明显衰减;锂电气石质催化剂利用其静电性活化亚甲基蓝使其更容易被降解。研究揭示,以天然矿物制成的Fenton固态催化剂,可以承担废水氧化降解的重任、且有使用寿命长、二次污染小、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44;No.219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碱-水热活化盾构渣土制备单组分地聚合物:活化机理与抗压性能研究

    姜澳;李建强;段小明;罗楚桓;常永鹏;周泽明;陈连军;

    为促进盾构渣土高附加值利用,以盾构细泥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水热激发方式,获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地聚合物,利用XRD和SEM-EDS对聚合物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渣土碱热活化的最佳条件为:NaOH掺量为20%、活化温度为200℃、活化时间为6 h条件下,标准养护制备的试块28 d抗压强度为45.68 MPa,试样NH-20的抗压强度已达到42.5R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表明其在建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025年03期 v.44;No.219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